新浪新闻客户端

7 吞并苏台德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7 吞并苏台德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2022年08月30日 19:15 新浪网 作者 白衣咸饭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事宜。谢谢理解。题目:纳粹军队开进苏台德地区

  苏台德地区(Sudetenland)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国家。它是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苏台德山脉的一个广泛区域,相当于波西米亚西部和摩拉维亚北部,北部小部分区域位于波兰境内。这里的居民以讲德语为主,一战后(1918年)大约还有300万人,他们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这个区域,在地理位置上与德国紧密相邻。巴黎和会上,没有考虑到这里的居民在语言、文化和经济上与德语奥地利的联系,简单地“遵守了”之前的捷克边界。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这里属于捷克。这为之后的战火埋下了伏笔。

  

  

图7-1:浅色地区是捷克的苏台德地区,都是围绕德国的领土,居民多讲德语

  在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把目光转向捷克-斯洛伐克。在圣日耳曼条约签署后,这里认可“德意志民族”的人日益增多。在希特勒崛起前,这里的失业工人们就组建了一个苏台德德意志党,强调“德意志”属性,其领导人叫K.亨莱因(Konrad Henlein)。纳粹崛起后,这个党加入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成为纳粹分子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分部。亨莱因接纳了大量的反捷克、反犹太人的国家社会主义分子,其中有大量的失业人员。

  捷克斯洛伐克在奥地利帝国时期,已经工业化了,其工业占整个奥地利帝国的75%,大部分位于苏台德地区。大萧条出现后,这里也受到严重影响。加上捷克少数官员对德语区居民有歧视,加重了这个地区失业工人的离心离德。在1935年5月的投票选举中,这个地区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获得了近乎2/3的选票,议会代表成为捷克斯洛伐克议会中的第二大团体。从而使得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分子更加活跃,不断寻衅滋事。不仅羞辱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而且使得英法两国政府认识到,这一地区是个高度紧张的火药桶。

  希特勒政府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地区的民意。在1938年4月,纳粹德国提出在苏台德地区举行自治,企图以民族自决的名义,吞并这一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对苏台德地区人民的要求作出了反应,这里的非纳粹组织,对政府的处理也感到满意(1937年)。1938年4月几乎同意了亨莱因的所有要求,同意他们自治。但是,这无法满足希特勒的欲望。 1938年5月,希特勒在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同时,在德国捷克斯洛伐克边界布置了大量军队。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布局部总动员,导致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

  巴黎和会上肢解奥匈帝国时,法国的算盘是带领东欧的这些小国、弱国,对抗其它强权,自己做他们的老大,但是遇到希特勒这个枭雄,也没有了主意。由于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有互助条约,法国内阁在1938年9月13日开会讨论对策,决定请英国首相张伯伦出面调解。9月15日,张伯伦乘飞机访问德国,希特勒保证在两人再次会晤前不采取军事行动,英法两国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用“民族自决”的方式,解决苏台德地区的问题。

  9月22日,张伯伦第二次访问德国哥德斯堡,希特勒提出要将所有其它讲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提出在这些地方驻军,限定在10月1日前解决问题。真的是得寸进尺,逼人甚急。

  接着希特勒下令9月28日起实行德军动员令,做好战争准备。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战争总动员。9月27日,德军部署到了德捷边界。9月29日,张伯伦飞往德国慕尼黑,在那里举行了德、英、法、意四国首脑会议,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其它讲德语的居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法国同意在捷克受到威胁时,军援捷克。百度百科上有详细的“协定”内容,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在条约签订过程中,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就在谈判的会议室隔壁,但是没有参与谈判,也没有发言权。

  

  

图7-2:慕尼黑会议: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纳粹头子希特勒、应该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

  这样,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讲德语的居民占多数的所有地区,也使得德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了。随着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德国的这种占领在法理上合法化了。至于慕尼黑协定中的“永不再战”,只是欺人的借口。

  

  

图7-3:纳粹军队开进捷克边界,捷克境内的纳粹分子举手致意

  吞并了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后,德国周边讲德语的居民基本上都被纳入了德国的版图。理论上,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失去了1/3的人口,但实际上就此沦为德国的附属国。德语中有句谚语,叫做“失去了一个指头,就失去了一条臂膀;失去了一条臂膀,就失去了全身”。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苏台德地区,实际上成了德国的附属国。

  

  

图7-4:德国从捷克获得的苏台德地区领土和匈牙利从斯洛伐克获得的领土

  至此,希特勒把所有讲德语的人,基本上都统一到了“大德意志帝国”的名下,做到了俾斯麦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极大地满足了德意志人的求大求强心理,他本人在德国国内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假如希特勒在这个时候停下脚步,不再进行扩展,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将是德国历史上仅次于俾斯麦的大英雄。但是,既然他是个枭雄,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停不下来。

  

  

图7-5:大德意志地图(鲜红色的是老德国,浅颜色的是逐步占领的领土)

  本来,在慕尼黑协定中,规定匈牙利问题在三个月内解决。但是在签订之后,亲纳粹的匈牙利王国政府要求立即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谈判。匈牙利政府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斯洛伐克与匈牙利接壤地区以讲匈牙利语为主的居民,划归匈牙利。由于匈牙利政府派了大量的受训过的“爱国者”在有争议地区闹事,加上国际社会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得不同意谈判。地点就在靠近匈牙利一侧的多瑙河岸边。由于两国无法取得共识,两周后双方正式要求德国、意大利出面仲裁,并且事先宣布他们将尊重仲裁结果。

  1938年11月2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和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在维也纳的丽城宫主持仲裁,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代表团被允许提出他们的论点。仲裁的结果是捷克斯洛伐克将斯洛伐克南部和与罗马尼亚接壤的边界,移交给匈牙利,但保留了斯洛伐克西部城镇布拉迪斯拉发和尼特拉。在这次仲裁中,捷克斯洛伐克损失了约12,000平方公里,这里有大约100万人口。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完全满足匈牙利的领土野心。这就是“第一次维也纳仲裁”,中文互联网上的介绍很少,这里就多写一点。

  这个仲裁不仅没有为两国带来和平,反而导致斯洛伐克境内的反匈牙利情绪更加恶化。本来在慕尼黑协定之后,斯洛伐克在这个联邦制国家内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但是,把这么多领土“移交”给匈牙利后,使得这个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

  事实上,第一届维也纳仲裁会也导致斯洛伐克的反匈牙利情绪恶化,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之后,在捷克斯洛伐克联邦政府内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并且两国少数民族之间种族平衡的侵犯导致反匈牙利情绪和社会运动成为斯洛伐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重要统一因素。

  1939年3月,希特勒邀请斯洛伐克分离主义分子蒂索(Tiso)前往柏林,要求他与新近被废除的斯洛伐克领导人达成协议,威胁斯洛伐克放弃对匈牙利的领土野心,承诺保护和维护斯洛伐克国家的领土完整,敦促蒂索要求斯洛伐克与捷克分离(当时两国是联邦)。3月14日,斯洛伐克议会开会,一致同意宣布斯洛伐克独立。

  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动乱,希特勒声称这是对邻国德国的威胁,他宣布支持斯洛伐克政府,并宣布立即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强行吞并捷克领土。在承认了新独立的斯洛伐克后,匈牙利很快要求德国调解,把斯洛伐克领土转交给匈牙利。在协议还没有得到落实前,猴急的匈牙利立即从喀尔巴阡山脉鲁塞尼亚武装入侵斯洛伐克,发动了所谓的“斯洛伐克 - 匈牙利战争”。战前匈牙利政府并没有正式宣战。

  新成立的斯洛伐克政府也是纳粹德国的“友好国家”。对于两个友好国家之间的战争,纳粹德国政府感到尴尬,因此,开始在两个国家之间斡旋。最后,德国施加压力,要求两国结束战争。到了4月初,才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订了“和平条约”,迫使斯洛伐克政府将1697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匈牙利。

  至此,一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个国家,被德国彻底肢解。捷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德国吞并,其余部分被强行占领。斯洛伐克把100万人“移交”给了匈牙利,并与捷克脱钩“独立”,彻底的沦为纳粹德国的傀儡。

  

  

图7-6:匈牙利获取斯洛伐克领土

  1940年8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顺利进行,第二次维也纳仲裁要求罗马尼亚将北特兰西瓦尼亚“授予”给匈牙利。1940年5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署了“三方条约”性军事联盟,构成了轴心国的主要基础。本来,匈牙利政府希望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参与任何一方,但是,纳粹德国政府不同意。在纳粹德国的压力下,匈牙利政府总理帕尔·泰勒基(Pál Teleki)在1940年12月很不情愿地签署了三方条约,使匈牙利成为第四个正式加入轴心国的国家,三天后罗马尼亚和德国的傀儡斯洛伐克紧随其后。1941 年 4 月,由于无法进一步阻止匈牙利参战,泰勒基自杀身亡。匈牙利军队不得不与德国、意大利军队一起参加了对南斯拉夫的入侵。1941 年 6 月,匈牙利对苏联宣战,并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到1942年,成千上万的匈牙利人在东线作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