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多用途可食性包装膜作为一种载体,在食品中的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例如 可用富含维生素B1的可食性膜液浸泡精白米对其进行营养强化。 可用富含山梨酸的可食膜来对肉制品和干酪等进行表面防腐。这样采取局部防腐剂含量高、总体防腐剂含量却很低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防腐剂的效率和减少了添加剂的用量,从而减轻了它们对消费者的负面作用。 学习文档 1.1 可降解塑料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可降解新型塑料”具有废弃后自行分解消失、不污染环境的优良品质。 德国发明了一种由淀粉做的、遇到流质不溶化的包装杯,可以盛装奶制品,这项发明为德国节省40亿只塑料瓶,其废弃后也容易分解掉。 美国研究出一种以淀粉和合成纤维为原料的塑料袋,它可在大自然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荷兰和意大利等国已立法规定某些塑料包装材料必须采用可降解塑料,有害环境的包装一律不得投放市场。 学习文档 1.2 纸 由于纸制品包装使用后可再次回收利用,少量废弃物在大自然环境中可以自然分解,对自然环境没有不利影响,所以世界公认纸、纸板及纸制品是绿色产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治理由于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能起到积极的替代作用。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开发的纸包装材料有:纸包装薄膜、一次性纸制品容器、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的纸包装材料、可食性纸制品等。 学习文档 1.3 玻璃 由于玻璃包装具有可视性强、易于回收复用优点,它已成为饮料等产品传统包装的主要容器。如果不含有金属、陶瓷等其它物质,玻璃几乎可以全部回收利用。 必须加强不同颜色玻璃的分类收集,某一颜色的玻璃中其它颜色玻璃碎片的含量有最大限值: ①绿色玻璃中其它颜色玻璃的最大含量不超过15%。 ②白色玻璃中其它颜色玻璃的最大含量不超过3%,其中棕色玻璃的最大含量不超过2%,绿色玻璃的最大含量不超过1%。 ③棕色玻璃中其它颜色玻璃的最大含量不超过8%。 学习文档 1.4 竹 竹包装具有无毒、无污染、易回收等特点。竹包装是指:竹胶板箱、丝捆竹板箱等。中国是世界上木材缺乏的国家,但中国的竹林总面积和竹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中国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竹包装已受到欧美及日本等国的青睐。 2 )从可重复使用、再生、可食、可降解方面入手 学习文档 2.1 重复使用和再生 包装的重复再用如推行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瑞典等国家实行聚酯PET饮料瓶和PC奶瓶的重复再用达20次以上,荷兰Wellman公司与美国Holmson公司对PET容器进行100%的回收。 如聚酯瓶在回收之后,可用两种方法再生, 物理方法是指直接彻底净化粉碎,无任何污染物残留,经处理后的塑料再直接用于再生包装容器; 化学方法是指将回收的PET粉碎洗涤之后,用解聚剂甲醇、乙二醇或二甘醇等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使PET全部解聚成单体或部分解聚成低聚物,纯化后再将单体或低聚物重新聚合成再生PET树脂包装材料。 学习文档 2.2 可食用 几十年来,大家熟知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淇淋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中比较成熟的是70年代已工业化的普鲁兰树脂,它是无味、无臭、非结晶、无定形的白色粉未,是一种非离子性、非还原性的稳定多糖。由于它是由a-葡萄糖甙构成的多聚葡萄糖,因而在水中容易溶解,可作粘性、中性、非离子性的不胶化水溶液。 其5%-10%的水溶液,经干燥或热压能制成厚度为0.01mm的薄膜,它透明、无色、无臭、无毒,具有韧性、高抗油性、能食用,可做食品包装。其光泽、强度、耐折性能都比高链淀粉制得的薄膜好。 学习文档 2.3可降解 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塑料。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可降解塑料主要分为合成光降解塑料、添加光敏剂的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多种降解塑料复合在一起的多功能降解塑料。也有按降解塑料的环境条件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氧气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以及上述三种降解塑料组成的复合降解材料。 学习文档 2.4纸材料 目前许多企业已考虑使用中型、重型的瓦楞纸箱或白色板箱来包装,并使用各种防潮保鲜纸张代替塑料薄膜来进行包装。 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塑料包装改用新型纸张包装。 我国的上海嘉宝包装公司引进先进设备研制成纸浆模型,这种产品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如芦苇浆、蔗渣浆、木浆等原料,经科学配方,模压成型而制成。这种纸浆模型是替代泡沫餐具的最理想的产品。 学习文档 6 我国对发展绿色包装态度 1) 积极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出口商品的包装材料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规定,才能被准许输入该进口国,否则进口国海关将不放行。许多国家以法规形式对进口商品的包装材料进行限制或进行强制性监督和管理。例如:美国规定进口商品包装不得用稻草,否则将被强行烧毁,新西寺农渔部规定进口商品的包装不得为干草、稻草、竹席等。 为此,我国做了许多工作。 一是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包装容器或标签上所使用的颜料、染料、油漆等应采用不含重金属的原料,作为接合材料的粘剂,除应不含毒性或有毒成份外,还应在分离时易于分解。 学习文档 二是尽可能使用循环再生材料。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可循环再生材料多是再生纸,以废纸回收后制成的再生纸箱、模制纸浆、峰浆纸板和纸管等。 三是积极开发植物包装材料。植物基本上可以延续不息地重产繁殖,而且大量使用植物一般不会对环境、生态平衡和资源的维护造成危害,受到国际包装市场青睐。 四是选用单一包装材料。这样不必使用特殊工具即可将材料解体,还可以节省回收与分离时间,避免使用粘合方法而导致回收、分离的困难。 学习文档 2) 在环境标志方面向国际靠拢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规定对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从而使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 我国的环境标志制度产品种类较少,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只有顺应这一国际潮流,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迎头赶上,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外贸利益。在典型引路的同时,普及这项标准体系。此外还应及早研究国际环境标准,可以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 学习文档 3) 包装设计方面要突出环保内涵 设计者必须调查国际市场对环保包装的具体要求,例如出口国有关环保包装的法规,消费者环保消费观念的深度、绿色组织活动、环保包装发展趋势等,以便在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另外在包装设计中还应考虑突出环保营销的标志,这种标志不同于环境标志,可由制造商、供应商或批发商自行设计,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上有特定的环境品质以取得消费者的好感,达到扩大营销的目的。 学习文档 可食性包装材料可追溯到数百年前。远在我国的汉朝,郑和下西洋时,即已使用蜂蜡包封水果,使水果能在长时间经受不同环境气候的影响而得以贮藏与保鲜,还有近代将糯米粉制成薄膜,用于糖果的防粘内包装。 进入新世纪,我国食品业第一个重大革新举措是: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推行“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逐步禁止非降解材料的使用,以控制令人困挠的“白色污染”,为进一步“可食性包装”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可食性包装 学习文档 三、可食性包装 (一)概念: 可食性包装是指通过特定的包装工艺用可食性包装材料将食品包起来,达到预定的保护目的,并可以随这些食品吃下去,对人体无害甚至有利,并不会对环境产生废弃物的一种包装。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绿色包装。 可食性包装有两种形式:可食薄膜和可食涂层。 可食薄膜加工后包装食品, 可食涂层则以食品为载体直接在食品上干燥形成。 学习文档 (二)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类型 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将本身可食用性的材料成分,经组合、加热、加压、涂布、挤出等方法而成型。 用于不同食品包装的可食性材料,所用的基本材料不尽相同,但都以某种主要原料或成分来加以界定。 根据其采用的主要原料的特点,可将可食性包装材料分为五大类: 学习文档 1.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制作时,将淀粉成形剂与胶粘剂按一定比例配置,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再通过流涎或热压等方式加工制得包装薄膜或具有一定刚性的包装容器。 这一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所用淀粉有玉米、红薯、土豆、魔芋及小麦等淀粉。所加胶粘剂多为天然无毒的植物胶或动物胶,如明胶、琼脂、天然树脂胶等。 学习文档 2.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蛋白质为基料,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同时加入其他添加剂改变其胶体的亲水性而制得的包装材料。 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多为包装薄膜,蛋白质包装薄膜根据其蛋白质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胶原蛋白质薄膜、乳基蛋白薄膜及谷物蛋白薄膜。 学习文档 3.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利用多糖食物的凝胶作用,以多糖食品原料为基料而制得的。 用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果胶等基料可制得纤维素薄膜; 以水产贝类提取物和壳聚糖为基料可制成壳聚糖薄膜; 利用红薯、土豆、木薯、谷物等农产品经发酵后产生的高分子化合物茁霉多糖可制成茁霉多糖薄膜; 利用谷物淀粉糊与水可制成水解淀粉薄膜。 学习文档 4.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组织纤维的致密性制得的包装材料。它根据不同的脂肪来源可分为制得植物油型薄膜、动物脂肪型薄膜和蜡质型薄膜等3种脂肪类包装材料。 植物油型薄膜中的脂肪可分别从桂树脂酸、亚麻油酸、棕榈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红花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中提取; 动物脂型薄膜中的脂肪可从无水乳脂、猪油等材料中提取; 蜡质型薄膜中的脂肪可从蜂蜡、小浊树脂蜡、巴西棕榈等材料中提取。 学习文档 5.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多种基材组合,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得的包装材料。 其基材包括前述4种类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所用到的基材,如淀粉、蛋白质、多糖物质、脂肪材料及其必需的添加剂。 除上述5种类型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如膨化型(发泡型)食品包装材料等。 学习文档 (三)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应用 1.油性食品的保鲜膜 ? 这种包装主要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目前主要产品为薄膜类包装材料。 利用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蛋白质,加入甘油、山梨醇等对人体或动物无害的增塑剂和成膜剂等,通过流涎等方法制成类似于塑料薄膜状的可食性包装材料。此种包装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潮性、弹性和韧性,强度较高,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菌消毒能力,对于保持水分和阻止氧气渗入,防止内容物的氧化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这种包装材料用于含脂肪较高的油性食品时,能保持食品的原味,是一种较理想的油性食品包装材料,可做成肠衣、豆腐衣、肉类等包装外皮。 学习文档 2.水果、禽蛋类包装 这类包装材料主要以从玉米中提取到的蛋白质为主要原料制得的,主要产品有包装薄膜、包装板材和液体膜等3种。 ? 包装薄膜是把玉米蛋白拌入增塑剂与脱膜剂后,再经特殊工艺制成类似于合成高分子薄膜一样的包装薄膜。具有很好的防潮、阻氧、阻气、保香和防水效果,可用来包装大米、爆米花、涂膜鸡蛋、番茄,还可与纸等复合,制作可食性纸杯、纸盒等。 学习文档 包装板材是在玉米蛋白原料中加入纸浆纤维或其他纤维,再经挤出或类似于造纸工艺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刚性和挺度的薄型板材,也称玉米蛋白包装纸。它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防油效果,可用于多种水果、禽蛋类生鲜食品的包装,但其用后只能供家畜作饲料,而不能供人食用。 ? 液体包装膜(涂层或涂料)是将玉米蛋白经改性制成,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耐热性,能与其他材料产生较好的亲和性。可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内层涂料,或直接涂覆在水果、禽蛋等食品表面,达到保鲜和防渗透的目的. 2.水果、禽蛋类包装 学习文档 3.冷冻食品包装 ?? 可食性冷冻食品包装主要以乳清蛋白、小麦面筋蛋白为材料。 乳清蛋白是清蛋白的一种,极易溶于水,用它制取可食性包装材料时,还应加入甘油、山梨醇、蜂蜡等增塑剂。乳清蛋白可食性包装材料多制成薄膜状,具有透氧率低、强度高、可携抗氧载体、机械破碎防护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制作袋装冻鸡丁、冻鱼等。 学习文档 3.冷冻食品包装 小麦面筋蛋白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是以从小麦粉中提取的蛋白质为原料制取的。把小麦粉中的淀粉提取后,剩下的几乎都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制作包装薄膜时主要以麦胶蛋白为主,利用它的延伸性、弹性、韧性等性能,将面筋蛋白溶于乙醇,再加入甘油、氨水等增塑剂,最后通过流涎等工艺制得。这种包装薄膜具有较好的韧性、良好的隔绝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呈半透明状。但其防潮防湿性较差,多用于冷冻食品的包装。 学习文档 4.干货及糕点包装 改性淀粉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是包装薄膜,以改性淀粉为主要成分,通过对淀粉改性,加入多元醇(如甘油、山梨醇、甘油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并以脂类原料(如脂肪酸、单甘油脂、表面活性剂等)作为增塑剂,同时加入少量动、植物胶作为增强剂,再经流延等方法制得。 此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耐折性;透明度较高,不易溶于水,透气率较低,是干货和糕点包装的较好材料。 学习文档 5.调味料包装袋 ? 用于快餐食品的调料包装多采用改性纤维素或胶体可食性材料作为主要原料。 纤维素是制取包装材料的重要物质,很多包装材料的成膜、增黏都离不开纤维素,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同时,还要加入硬脂酸、软脂酸、蜂蜡\琼脂等原料作为增塑剂和增强剂,制得的包装薄膜为半透明状,且柔软、光滑、人口即化,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且透湿性和透气性较低。 日本已经推出以豆渣为原料制取可食性包装膜,使用时只要将其放人热水中一冲即溶,不用开包便可将拌料溶化,食用时还有营养和特别的风味 学习文档 胶体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动物胶(明胶、骨胶、虫胶等)或植物胶(葡甘聚糖、角叉胶、果胶、海藻酸钠、普鲁士蓝等)为基料,加入增塑剂制得的,多为薄膜形式。此种薄膜耐温、耐湿、耐油、阻气,还具有透明度好、强度高,热封性及印刷效果好等特性,可广泛用于调味品、汤料等食品的包装。 5.调味料包装袋 学习文档 (四)可食性包装发展动态 1. 最新在国外研究的课题 美国至少有八所大学的食品系设立了可食包装的研究课题。 明尼苏达大学的食品科学及营养系有一的研制小组,专门研究含不同成分的可食性食品保鲜薄膜。 克莱门斯大学的农业及生物工程系则广泛开展了蛋白质膜材料制作可食性薄膜的研究。 威斯康星大学以菲尼玛为首的研究小组,运用多糖和脂肪研制出阻湿性亚聚乙烯薄膜的双层可食膜,并把它用于一种模拟食品而取得优越的效果。 学习文档 2. 可食性包装方兴未艾的领域之一是发展多功能可食性包装膜 主要是利用天然水溶性高分子膜材,或兼用疏水性物质和乳化剂作为膜液,配加各种防腐剂,甚至配加酶制剂等生物活性物,浸涂于农产品或食品表面上,干燥后形成一层几乎看不见的薄膜,该层膜具有阻温、阻气、防虫、防腐、抗氧化、抗褐变、抗病等不同性质,且可食用。 学习文档 3.可降解人造肠衣的研究也是开发的领域之一 一方面合成性的人造肠衣,如尼龙肠衣、聚氯亚乙烯肠衣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它们强度大、耐蒸煮、有伸缩性、使用前不需要用水浸;另一方面,由于合成材料人造肠衣都不可食,因而为人造食用性肠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学习文档 4. 微胶囊化食用香精或香料的微胶囊化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程 运用可食性成膜材料微胶囊化,可将液体香料转为固体,可把易挥发的香料转变成为不易挥发损失的香料,把分散性差的香料转变成为容易分散的香料,把脂溶性香料转变为水溶性香料。香料的微胶囊化还可提高它的稳定性,免受湿气、氧化、紫外线及微生物的影响。 可食性包装技术和微胶囊化技术是彼此独立的两大新技术,但两种技术中所使用的材料常常同出一源。因而在对材料性质的研究和运用方面,这两大技术可相互促进、并肩发展。 学习文档 其它食品包装专用技术 学习文档 一、微波食品包装技术 微波食品是指所有其他类的食品为适应微波加热(调理)的要求而采用一定的包装方式制成的食品,即可采用微波加热或烹制的一类预包装食品。 主要有两大类: ①常温或低温下流通,经微波加热后直接食用的食品,如可微波速食汤料、可微波熟肉类调理食品、可微波汉堡包等; ②冷冻条件下流通经微波加热烹制后才能食用的食品,如冷冻调理食品等。 学习文档 微波是指波长在1~1000mm、频率为300MHz ~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处在微波场中的食品物料,其中的极性分子在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下高速定向转动产生碰撞、 摩擦而自身生热,表现为食品物料吸收微波能而将其转化为热能使自身温度升高。 微波加热的效果与包装材料和食品物料的介电性质有关,对微波的吸收性越强则能量转化率越高,温升越快。 学习文档 (一)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 食品的成分和结构体系复杂,不同物料或同一物料的不同组分,由于介电特性不同其吸收微波能的能力亦不同,其在微波场中的温升情况也表现出差异,要在微波场中达到理想的加热效果,常需借助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包装形式的设计。 学习文档 1.尖角集中效应 食品的几何形状、部位对微波加热也有较大的影响,如食品的大小、厚度、中心、边角等。微波能被物料吸收、反射和透过,其所能达到物料内部的最大深度称为微波的穿透能力,当物料的厚度、大小太大超过其穿透能力时,食品物料中心将得不到微波能,只能靠外部物料向内部传热,因此,其温升较慢。而食品的边角部分很容易被微波穿透,其产热迅速而温升很快,常常会受到过度加热,甚至在其中心部分尚未熟透时边角就会产生焦糊现象,此即为微波加热的“尖角集中效应”。因此,在微波食品包装时要求通过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尽可能避免微波加热的不均匀性对食品质量造成的影响,如采用可阻挡微波的铝箔包裹食品的边角或尖角部位以屏蔽微波等。 学习文档 2.表面低温现象 微波食品加热时,在物料大小合适的情况下,由于其所受微波作用来自于各个方向,物料中心部位接受的微波能多而产热量大,而在较短时间内热量又无法传递到外部,因此,其中心部位温度会因热量积聚而迅速升高。 另外,食品物料表面在接受微波能而生热后,其中水分会迅速变为水蒸气蒸发使表面热量散失,表面温度难以升高;并且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的是,微波食品在加热时食品周围的环境空气不能生热,其温度大大低于食品表面的温度,因此微波食品加热时常常会出现食品内部温度高的表面低温现象,很难形成像传统焙烤食品那样具有鲜亮色泽和脆硬口感的外皮。对于此类微波食品在包装时就必须考虑采用可高度吸收微波的包装材料来改善食品表面受热状况。 学习文档 (二)微波食品用包装材料 1. 微波食品用包装材料的分类 根据包装材料在微波场中的特性及在特定包装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四类: 1)可透过微波的包装材料 此类材料在微波场中很少吸收和反射微波,对微波的透过性很高,也称微波透明包装材料。包装食品在进行微波加热或蒸煮时,只有微波能最大限度地被食品所吸收,食品才能迅速升温,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因此,此类包装材料是微波食品包装的主要用材。一般的纸类、塑料、玻璃等包装材料大都属于此类材料。 学习文档 2)可吸收微波的包装材料 在微波场中与食品一起吸收大量微波能而生热,甚至比食品升温更快。通常用于与食品表面直接接触,使食品表面能达到产生脆性和褐变色泽所需的温度。 3)可反射微波的包装材料 在微波场中不能吸收和透过微波但能反射,主要用作微波屏蔽材料,防止食品边角或突出部位过度加热,达到均匀良好的加热效果。如铝箔和铝箔复合薄膜材料等金属类包装材料。需注意的是此类包装材料在应用时需特殊处理,使用不当会引起打火。 4)可改变电磁场的包装材料 可使被包装物在微波场中受热更均匀,也称为整场器件。如美国AIcon公司的一种名为MicroMatch的容器,主要有铝箔复合制成,其圆顶可不同程度地反射微波,从而改变食品内部不同部位的电磁震荡,使食品加热更均匀彻底。 学习文档 2. 微波食品包装材料 1)纸类 主要有各种纸和纸板、纸浆模塑材料、涂塑纸板等。 (1)纸和纸板 具有一定的强度、形状保持性和优良印刷性能,可与食品一起置于微波炉中加热,并可吸收微波加热过程中食品逸出的水蒸气,而避免其在包装内表面形成凝结水而影响食品外观品质。纸板一般用于制作杯、碗、托盘、衬垫等。 (2)纸浆膜塑材料 应用最多的是纸浆模塑托盘,为“双炉通用”性材料。这种托盘在纸浆模制后常层合耐热性、阻水性很强的聚酯膜,一般有两层封口:下层铝箔上层塑料膜盖封,微波加热时可将铝箔去掉重新盖上塑料盖,在普通加热方式下,只需去掉塑料盖即可直接进行加热,很适合作为冷冻调理食品和米饭类的微波食品包装。 学习文档 (3)涂塑纸板 主要有涂PE、PP、PET纸和纸板,经涂塑后其耐热性、耐油性、耐水性等大大提高,可用于各种微波食品包装。 纸质材料特别是经涂塑处理后的材料非常适合于微波食品包装,但由于其本身能部分吸收微波能而被加热,如果在微波炉中加热时间过长,纸张存在因高温而被烤焦的危险,尤其是边角部分和含水分较低的食品。因此,纸类包装微波食品最好使用带盖容器,使加热更均匀;在外观设计上要尽可能采用圆滑过度,以避免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 学习文档 2)玻璃和陶瓷 (1)玻璃 玻璃用于微波食品包装的最大优点是它对微波透明、耐热性好、强度高并能承受较高内压,且使用非常方便。玻璃瓶一般采用金属旋盖密封,去掉瓶盖后即可放入微波炉中直接加热。玻璃包装材料主要用于饮料类等含水量大的液体食品的微波包装。 (2)陶瓷 陶瓷对微波的吸收较多,很少用于微波食品的包装,但作为微波炉加热器皿则很常见。由于陶瓷吸收微波,因此其能量利用率较低,不太适合长时间加热,另外,当食品加热到其所需程度时,陶瓷往往已经很烫手,使用时应注意。 学习文档 3)金属 由于金属能反射微波,且在微波炉中容易产生打火现象,过去常认为其不能应用于微波食品包装。实际上,只要进行适当的控制金属完全可以使用,例如,在金属表面涂塑或用纸裹包以避免容器与容器、容器与微波炉壁的接触即可防止打火。 利用金属对微波的反射可制成各种容器实现食品的均匀加热。例如,将容器的开口一面用微波透明材料制成而其他表面仍为复合铝箔,由于其一面可透入微波而其他面则反射微波,微波在容器中反复改变方向可使食品更容易得到均匀加热,在边角部位不易出现过度加热现象。 将金属制成8~10μm的箔片(如铝或不锈钢箔),箔片中的金属离子不连续,通过不同的设计使微波透过性不同,从而可以根据食品的要求控制微波对食品的加热程度。另外,利用金属对微波的反射特性可制作各种微波屏蔽材料用于食品的包装中。 学习文档 4)塑料 由于对微波的透明特性,及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能提供各种不同的性能以适应不同微波食品的包装需要,塑料是微波食品包装中应用最多的一类材料,主要有PA、PE、PP、ABS、PC、PET、Ny、SAN、EPS和PA/PP、PP/CPP、PET/PE、PA/PE、PET蒸镀SiO2、PP/EVOH/PE以及纸塑、铝塑等复合包装材料。PC、CPET、PA/PP、PP/CPP、PET/PE等适合于长时间微波加热食品,PA/PE、EPS、PE、SAN等可用于短时加热即可的微波食品包装。CPET、PC等常制成托盘使用,在各种微波食品中都有应用,特别是冷冻调理食品中应用很广泛。 学习文档 4)塑料 PVC、PVA等极性材料则不适合微波食品包装。尽管EPS保温性能优良、对微波的透过能力也很好,但是它在高温下具有单体迁移的危险性且容器易变形,因此也不太适合用于微波食品包装,特别是对于高脂肪食品如油炸食品、肉汁、奶酪沙司和含奶油的食品更不适宜采用。 此外,微波食品包装和加热中还常常使用微波加热敏片(microwave susceptor)以促进食品表面上色和发脆,这些敏片主要是一些金属镀膜等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敏片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常常可达到200℃,如此高温下容易引起敏片中的某些成分向食品中迁移。 学习文档 二、 绿色包装 1. 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一般应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 二是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通过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学习文档 三是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其最终不形成永久垃圾,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1D原则。 四是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性的元素、病菌、重金属;或这些含有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五是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到其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学习文档 2. 绿色包装的源流 绿色包装发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有人称其为“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或生态包装(Eological Package)。 绿色包装应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 学习文档 3. 绿色包装的分级 绿色包装分为A级和AA级。 A级绿色包装是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的适度包装。 AA级绿色包装是指废弃物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含有毒物质在规定限量范围内的适度包装。 上述分级主要是考虑首先要解决包装使用后的废弃物问题,这是当前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关注过程中的污染,这是一个过去、现在、将来需继续解决的问题。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是全面评价包装环境性能的方法,也是比较包装材料环境性能优劣的方法。 学习文档 4. 绿色包装相关法规 1981年,丹麦政府鉴于饮料容器空瓶的增多带来不良影响,首先推出了《包装容器回收利用法》。 由于这一法律的实施影响了欧共体内部各国货物自由流动协议,影响了成员国的利益。于是一场“丹麦瓶”的官司打到了欧洲法庭。1988年,欧洲法庭判丹麦获胜。欧共体为缓解争端,1990年6月召开柏林会议,提出“充分保护环境”的思想,制定了《废弃物运输法》,规定包装废弃物不得运往他国,各国应对废弃物承担责任。 1994年12月,欧共体发布《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柏林宣言》之后,西欧各国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与欧洲相呼应,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包装法律法规。 学习文档 我国自1979年以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4部专项法和8部资源法,30多项环保法规明文规定了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条款。 1984年,国家设立了环境并开始实施环保标识制度。 1998年,各省绿色包装协会成立。 5. 绿色包装的主要手段 1) 从用材方面入手 学习文档
- VIP免费下载
- 下载文档
- 收藏
- 分享 赏
-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