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临床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中国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2%。但由于失眠定义、诊断标准、调查方法、研究人群各异,失眠患病率差异很大。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一半人群在过去1个月中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有1/4达到失眠的诊断标准。2018年,涵盖中国10个地区成年人的失眠调研显示,近20%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居民,23%的独居人群中有失眠症状。据报道,失眠的患病率在近年呈上升的趋势,并且可能存在文化或者种族差异。
失眠症状通常随时间波动,因此约有50%达到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是呈慢性病程的。在所有的失眠症状中,睡眠维持困难最常见(占失眠人群中的61%),其次是早醒(52%),随后是入睡困难(38%)。
大多数研究显示,失眠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慢性失眠症状(过去1年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及早醒,且症状每星期至少出现3次)的患病率从儿童的4%,成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并且在农村居住的老年人比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患病率,老年人群的睡眠质量也低于其他人群,这一点在老年女性中更为显著。
失眠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一项发表在权威杂志的荟萃分析显示,在不同种族和年龄段的成人中,女性失眠患者比例都占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儿童(12岁以下)人群的调查中很少存在。因此,有研究者提出青春期是女性失眠出现的主要阶段,月经初潮后的女性比月经初潮前的女性的失眠现患率高2.75倍。另外,月经初潮前的女性与年龄相若的男性的失眠现患率相仿,女性“优势”在月经初潮后得到确立。香港睡眠研究团队在大样本研究中发现失眠的现患率在青春期发育早期没有性别差异,而失眠的女性“优势”在发育晚期或发育后得到显著的体现。在整个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男性的失眠患病率增加2倍而女性的失眠患病率增加4倍。失眠症状与行为问题、精神健康问题和一般的健康状况都有很紧密的联系。此外,失眠的男孩有更多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而失眠的女孩更易伴有情绪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以上研究均提示了青春期是失眠性别差异形成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