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专区 |
【BISU面对面】专访程维副校长: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
||||
|
||||
【编者按】《BISU面对面》是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新推出的一档面向广大师生的短篇人物访谈栏目。栏目聚焦新闻性、权威性、关注度、影响力高的学校重大、热点话题,对话二外大事中的焦点人物、权威人物、优秀师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用对话记录身边历史,以人物解读热点话题。栏目将紧跟学校发展脉搏,以简短精悍的轻阅读为主,让你快速读懂二外。 9月28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谋划十四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努力开创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大会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现状,对学科建设作了科学细致的诊断分析,并对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开创研究生教育新局面做出具体部署。 研究生教育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众多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当前,学校研究生教育处在新的历史方位。这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自强奋进的姿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以更大魄力、更大智慧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以一流研究生教育推动和支撑学校内涵式发展,始终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贡献更磅礴的力量。 记者:程副校长,您好。9月28日,我校召开了研究生教育会议。此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召开的大背景是什么? 程维副校长: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去理解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更能感受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高度重视;2021年9月28日,我校召开的研究生教育会议,这也是我校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研究生教育的大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这同样将成为我校发展历史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记者: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核心点、关键点。针对研究生培养,学校制定多项举措,其中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如何解读这项行动计划? 程维副校长:计金标校长所作的题为《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现状“家底”,让我们在坚定信心、紧抓机遇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切实增强了我们改革和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紧迫感、使命感和方向感。计校长的讲话实际上也道出我们制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的目标和思路,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紧密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学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一共十项、40条具体措施,包括党建思政引领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计划、生源质量提升计划、科教融合行动计划、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培养过程质量提升计划、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管理服务提升计划、教育科学评价行动计划。党建思政引领计划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通过实施红培铸魂、“三进”工作、海棠语者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学科布局优化计划旨在提升研究生导师、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学科思维,坚持学科统领发展;优化学科布局,实施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师资力量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生源就业质量差、不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学位点,予以预警、缩减招生规模直至撤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打造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增长点,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更丰沃的学科土壤。生源质量提升计划旨在推进研究生招生管理机制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建设,重点抓好命题、阅卷和复试等关键环节,更加科学地考查、评估学生的学术特长与创新潜质。科教融合行动计划和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分别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而制定,旨在从机制上解决同质化培养的问题。学术型研究生强调“研”的内涵,通过科研立项和学术奖励,大力鼓励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课程设置、案例库建设、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规范专业实践基地及行业导师队伍的建设。导师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推动落实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提升导师学术指导和思想引领的能力,实现学生成长、导师发展、学术突破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机结合。培养过程质量提升计划主要通过建立研究生文献阅读制度及考核办法、研究生写作能力提升计划等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估制度、中期考核等管理制度,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使研究生“严进严出”培养成为新常态。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建设优质的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加强高水平师资和课程的引进和培育。管理服务提升计划是实现我校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学生成长和求学提供更优质的体验。教育科学评价行动计划旨在优化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包括奖助体系、科研获奖、社会服务等多方面。 记者:导师在研究生成才和成人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全面落实导师岗位责任制,这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意味着什么? 程维副校长: 首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七方面职责,是导师行为规范的重要遵循。“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互动中,导师的价值取向、学术理念、学术道德、学术素养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导师们应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指导学生学术工作中注重价值引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又做他们的人生导师。 其次,杜绝“重科研、轻培养”的现象。过去有的导师将自己的项目申报、学术发表、学术影响力视为头等大事,在学生指导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少,学生获得感低。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全面落实导师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杜绝此类现象发生,通过多元的评价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三,自身素质的提升。过去有的导师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硕导师不主动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和最新学术成果,专硕导师不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不了解新技术、新业态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培养。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就是要激发导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导师真正成为学生学术成长、专业提升的引路人。 除了给导师们提要求,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还将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导师提供更丰富的培训和资源支持,为导师的指导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推动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记者:本科生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基。研究生培养质量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事关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水平,这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对研究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程维副校长:计校长在主题报告中提出了“改”“调”“融”“分”“严”五点工作要求,其中“分”是分类培养和分流淘汰,培养单位将通过中期考核等全流程质量管控,对学业不达标的学生实行分流退出机制,切实保障人才质量水平。“严”也包含了严格人才培养标准的重要内容。“分”和“严”的工作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颁布的《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该《意见》强调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和严格课程考试。完善和落实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 我校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也是想通过完善分流机制,向学生传导压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学术科研、专业实践的任务,切不可以为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就万事大吉。同时,作为管理部门的研究生院、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二级学院和科研院所,将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对研究生学业状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评价,并做好学生分流退出服务工作。 |
||||